AP申请公式
-
首先,单纯通过规划AP考试不一定能够满足海外名校的申请要求。第一,AP只是学术规划的一部分。第二,AP不属于非学术规划。在不考虑竞赛/科研/学术活动这些的情况下,AP课程体系的最基本学术规划公式是:
语言成绩(必须)+AP(部分学校必须)+SAT/ACT(部分学校必须)+普通高中成绩单(部分学校必须)+毕业会考成绩(部分学校必须)
大家注意到,申请国外大学,我们熟知的所有申请要素,都可以是非必须的。单单按照除语言外的这4个规划因素“必须/不必须提供”的排列组合,AP课程学术规划的组合有16种之多!
比如,斯坦福的申请公式是:
语言成绩(必须)+AP(非必须)+SAT/ACT(非必须)+普通高中成绩单(必须)+毕业会考成绩(非必须)
斯坦福采用的是美国名校通常使用的holistic/contextual admission,就是把申请者放在她所处的环境中综合评估她各方面的能力和潜力,按照大学制定的一系列打分标准综合评分。
所以申请海外大学,不能盲目地考试,而是首先要确定自己申请的国家,以及大致考虑申请的学校类型和范围,根据申请目标来制定考试计划。
AP课程申请美国AP课程反映的是一种不同于英国A-level或IB国际课程的教育理念。把AP变成一种纯粹的考试去敲开名校大门,往往适得其反。
美国的教育讲究自由灵活,因材施教,宽进严出。AP课程也符合这个特点。
美国大学没有明确要求申请必须提供AP,也没有强制规定需要多少门AP。大学会查看学生高中学校开设的AP课程,来评估学生是否有挑战高难度课程的动机和能力。
AP选课一定要跟学生感兴趣的领域相关。没有内在逻辑的选课,即使考出好的分数,也只会让学校觉得虽然学习能力很强,但缺乏明显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
在美国,AP只是证明学术能力的一个选项,并不是挑战高难度课程的唯一选项。学生可以就读附近大学的学分课程,可以做科研,做项目,做活动,搞竞赛等等。
AP并不能无限换学分。一些顶尖大学对AP能换的学分有限制,比如最多不超过一个学期的学分。
所以如果大家的目标是去美国,那么就没必要过于纠结一定要学多少门AP,而是可以灵活规划,量力而行。特别对于一些不擅长考试的学生,完全可以像美国高中生一样,从其他方面来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
美国的教育极度发达,有4000多所大学,在录取难度上有梯度,可以满足任何学生的选择。对于没有AP学习经历的学生,通常建议申请提供学术英语ESL支持的学校,比如社区学院或者学术压力较低的学校,经过前期适应后,再考虑转学或者读研去到知名度更高的学校。美国的教育体系非常灵活,根据学术的实力可以灵活转入更好的学校,实力不够,也会被筛选去学术要求更低的学校。
AP申请美国以外的国家
美国是四年制大学,学习适应起来比较宽松。但美国以外的很多国家,有很多三年制大学,课程设置非常紧凑,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学术准备,比如要提前进行AP学习,赛达学习,甚至论文写作。因此,申请美国以外的国家,在考试规划方面的灵活度要低很多。
主要的区别要注意对AP选课数量和具体科目的要求,以及是否要求提供标化考试。因为AP本身只是单科考试,不足以完全评估学生的学术能力,所以非美地区名校可能要求提供标准化考试(SAT或ACT)。SAT/ACT考察学生的数学和学术英语能力,也就是用英语进行综合学习和阅读的能力。
英国申请模式:语言+AP+SAT(非必需)+学术考试/面试(部分必需)。英国大学不强制要求提供标化考试。要求3门AP成绩给无条件录取,英国G5建议要5门AP,G5最容易申请的UCL建议至少3个5分。
中国香港模式:语言+AP+SAT(部分必需)。香港名校,比如港大,港中文,港科,港理,不强制要求多少门AP,建议3-4门,而且需要提供标准化考试。
加拿大模式:语言+AP+SAT(非必需)。加拿大名校如多大,麦吉尔,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主校区建议至少3门AP,分校建议至少2门。
澳洲语言+AP+SAT(部分必需)。墨尔本大学不认可没有美国高中文凭的AP学生申请,只能读预科。
某些专业对具体学哪门AP有要求。比如理工科要求微积分和一门理科,社科和商科要求微积分,人文艺术建议选修人文社科和语言类AP。
其他的非美国家大致是以上四个模式之一。比如爱尔兰,荷兰,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也可以作为AP学生的备选出国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