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学博士申请经验
-
写这篇文章一是因为自己在申请期间发现看看往年的经验文章还是很有帮助的;二是也想写写这一路下来的碎碎念。先放申请结果(不加说明皆为社会学博士项目),不算特别辉煌,不过应该也还说得过去:
Offer: SUNY Albany, UCSD, CUHK (Mphil), Chicago (MAPSS)
Rejectio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Rutgers, Vanderbilt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phil)硬件
本科某前10学校(是的就是所谓“20个前10学校”之一的一个学校)的前5社会学,GPA 3.9/4.0,优秀毕业生/毕业论文。托福107,GRE161+164+3.5。各类奖项基本都是学校的奖学金,其他Training基本都是小范围的Workshop,没有人大-芝大或者北大-密大暑期班的经历。
硬件上除了GRE写作太低(而我又说要做定性)之外我虽然没有特别亮眼(清北人啊,托福110+啊,GRE330+啊),但是应该没啥硬伤。感觉这个上面也没啥好说的,基本就是能多高就多高咯:我本来准备申请UCLA,结果对方小蜜直接说人家托福会搞cut-off (单项25),出于时间考虑我就直接放弃了;另外我现在琢磨我GRE写作可能是个硬伤。我之前其实还是有挺多时间的,但是出于“差不多行了”的心没有重刷……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
另外我觉得人大和北大那两个暑期班还是值得上一下的,勾搭北美名校老师对我们这种非北清人的社会学学生来讲实在是太难了,就算觉得对方做的和自己没啥关系也没关系,因为你的研究兴趣和方向总是会改变的(我本来觉得自己是纯文化/医学导向,结果在申请的时候准备也掺和一下政治/比较历史相关的东西,就后悔之前没去那些个地方凑凑热闹混脸熟)!
芝大之前出了个手册,关于GRE硬件条件的,可以参考一下:
Verbal GREs should be 80%, and the analytic score 4.5, to be assured of clearing minimal thresholds in every discipline but Economics. In Sociology, the minimum quantitative GRE is 65% if you are qualitatively oriented, 70% if you are doing simple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80% if you propose anything that is quantitatively ambitious.
科研
我写在简历上的文章貌似还是挺多的,我觉得这个多少弥补了我写作和WS(后面讲)的问题。二作及以上的文章共有六篇。其中中文两篇;一作两篇。托所在项目的福,我这一年的发表多了很多。可惜的是英文一作只有一篇,还是个research protocol……公共卫生的特点是每一篇文章都会挂特别多的名字,所以我多了好多二三四五作的……不过我二作之后的文章也没放在简历上,不知道到底帮助多少。另外,会议的话我也有不少,放在简历上的有10个。不过和社会学相关的都是中文的(四个),最好的应该是中国社会学年会(囧);所有的英文会议都是并非一作的公共卫生文章。
不过不管怎么样,在和专业/研究兴趣对口的情况下,这个还是多多益善吧。我的SOP写的就和中国的艾滋/公共卫生有关,因此可能这些还算有点帮助吧!
软件
SOP/PS
所谓最重要的文书了(不过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最重要的,毕竟我也不知道他们为啥要我/不要我)。这次申请的时候看了一下本科申请的SOP,感觉悲剧其实也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写的实在是太水了。就我的理解SOP应该是一篇能把你过去和未来串起来的文章,回答“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的问题。我都申请完了以后才看到MAPSS的一篇讲申请的文章,非常短,但是及其有用,后悔没有早点看到。另外这里有一篇关于怎么写比较好的攻略,比较具体,是非常好的参考。
文书的重要性和写作技巧很多人都提过了,我也没什么新的可讲,就分享两个我的思考:
-
自己的经历要不要讲。这个似乎越来越有争议。一方面,讲故事似乎已经成为陈词滥调—— Vanderbilt 就直接在网站上说,不要用“我小的时候发现黑人和白人被区分对待因此开始对社会学感兴趣”这种扯淡的东西来论证你的社会学激情,其次SOP篇幅实在是有限;而另一方面,L老师之前跟我说committee member看每份材料的时间特别短,所以开头一定要有个特别抓人眼球的故事。我觉得对我来说后一种可能比较可行。因为整篇SOP毕竟是关于“我”为什么要/怎么做这个“研究”,“我”的形象一定要立起来——我为什么发现了这个题目?为什么想要做这个题目?我的什么经历和资源让我可以完成这个题目?这些都是可以帮助你将正篇SOP串起来的东西。
-
我的申请都快提交完了的时候才认识到自己的既往研究说的太少,research proposal说得太多。一个西北的师姐提醒说并不是所有人人都会觉得你提出的研究有意思,而且大部分人上了研究生院都会改变研究兴趣的,因此展现“你从哪里来”,即你之前做了什么,在这些经验中学到什么并体现了什么特质会更为重要。不够我考虑到时间问题没有进行结构性的大改,只是稍稍扩充了一下经验段落。但是后来想想如果你的研究经验比较丰富有趣并和自己想要做的东西有关联的话,扩充这一段落应该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关于Personal Statement,还有一些学校要求的Diversity Statement,基本是要强调一个自我成长升级打怪的过程,即你一路走来都经历了哪些自我无法选择的磨难。比如种族问题啊,家庭问题啊,经济问题啊,性别问题啊,等等等等。P老师总结道:这个基本是为那些“小的时候从贫穷街区去上学发现自己同母异父的黑人哥哥被枪击倒在血泊中要死了然后双手抓着你说一定要努力学习熬出头然后你真的就作为一个从小被歧视的Transgender勤工俭学地一直读到现在然后准备继续拿一个PhD以告慰自己亲人的在天之灵”而准备的。很显然这个是有点夸张,不过可以供大家参考思路……
RP
我是按照HKU给的RP框架来写的。感觉这个也没啥可说的,一个一个部分地写咯,清晰明了最重要。不过香港的Mphil program真的是竞争特别激烈。据说HKU今年Mphil一个都没收,去年的一个名额也是因为一个PhD推了offer才空出来的……CUHK给的倒是比较爽快,一个基本啥也没问的面试之后很快就发了offer。
WS
我的毕业论文改编。其实也挺麻烦的,一是我的毕业论文写的太长了,要压缩到一篇double space 30页的英文比较累。二是我一直觉得我是优秀毕业论文所以应该至少写的还不错改的话不用太费劲,结果回头看的时候发现写的真的是太烂了,很多地方都没想清楚也没问明白,而再去做补充研究已经不现实了。最后,我把重写WS的任务放在了申请的最后,时间比较短而且已经有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意思了,因此有点心不在焉的。申请12月1日DDL的Rutgers的时候还没搞出来,直接把上次申请的WS交上去了(结果就悲剧了)。后来找P老师看了好几次,然后又找了几个美国朋友看了一下语法就交上去了……所以我应该算是一个反面例子。
推荐信
我的推荐信来自于三个教授。一个是我目前的老板(公共卫生,美国某学校助理教授),一个国内性社会学大牛(不是鄙校的,我做了一下搜索发现他可能在公共卫生中还有点名气,但是社会学恐怕和一般的中国老师没什么区别),一个本系老师(副教授,做的研究和我申请的比较契合,之前联系也比较多)。我和每个人的关系都比较近且有很多合作(其实就是给人家干活)的经验,因此应该都是强推,但是没啥亮点,所以在此也不提了。(吐槽:考虑到老外+大牛的效应应该比较好,我在香港申请的时候就没提交本系老师的信息,结果港中文面试的时候人家直接问我为什么推荐信没有本系老师的推荐,囧)
最后说一些有的没的:【更新】关于本科直接申请:单说社会学前30的学校我个人觉得可能还是挺难的,除非你本科的时候非常清楚自己想干什么并且的确和老师一起做过什么东西并同时勾搭上了某个国外教授,其他情况应该比较麻烦(again,定量可能稍微容易一些)。曲线救国法基本就是读研or工作。我认识的大部分都选择了第一条,而我因为当时申请的时候太过骄傲+选校失误,只申请了加拿大top2的MA(据说标准比较……诡异?)于是惨遭全聚德,只能出来工作。
这个经历对我来说算是个比较大的打击,毕竟从小到大没受过如此巨大的否定。但是一路走来后,我想说的是:要努力把酸葡萄酿成酒。这个经历至少在两点上帮到了我之后的申请:
-
虽然是公共卫生,但是做的研究在方法上和原先没有太大区别,我仍然有机会做“社会科学”的研究(虽然我们小老板曾经特别愤怒地跟别人讲‘我们是流行病学我们不是社会科学!’),这至少能让我看起来一直没有远离学术。同时,我也在项目里收获了不少定量的训练,反而可能成为了这次申请的加分项。
-
当然,在相关研究项目里工作毕竟不是人人都能碰到的。不过我觉得工作还有一点好处在于它能让你真正走出象牙塔,到原先你没想到的地方去发现新的社会角落。我觉得这对于我们做社科研究的人格外重要,而你在这个领域的经验很有可能就能构成一个很好的proposal的背景和问题的开端。比如我在SOP里面就说我想要研究公共卫生机构的知识生产以及作为国家部门和社会互动的问题,我猜一般人可能没这个资源或者念头来研究……
除此之外……一定要尽早准备。这简直是真理啊!!我大四申请的时候收了个全聚德,不得不来现在的单位工作。当时想的是马上准备下一年的申请,结果发现工作太忙了!工作太累了!工作太烦了!一转眼到了申请季了,怎么办?总觉得哪里不够,哪里准备的不好,害怕如果再来一次全聚德颜面全无。找老板谈未来规划,老板说“我觉得你明年申请可能会更好。”我一下找了个借口,如释重负,又开始重新规划申请日程。规划的当然是挺好:3月出SOP初稿,4月出WS初稿,5月重考GRE或者托福……结果呢?结果我到了9月才开始真正紧张起来,10月的时候才开始写SOP,WS啥的拖到了11月,GRE和托福更是……所以一定要趁早准备!文书的话就算只是非常draft的初稿也好,写出来就是胜利。
与此同时,朋友和前辈真的是太重要了。我的申请没有P老师估计是肯定会全挂。P老师基本每份材料都帮我看了至少3次并提供了大量细节的建议。另外,L老师从前一次申请就提供了关于选校陶瓷以及文书的各类建议,为这次申请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怎么突然这么官腔)。这次申请的时候他正好处于最忙的时期,没怎么好意思麻烦他……但是最后忍不住麻烦的几次都极有帮助。其他太多朋友的鼓励和帮助,美国朋友的校对也让我受益匪浅。建议大家也能找个前辈帮忙(我觉得“前辈”应该之前也多受过“前前辈”的帮助,所以大多还是会比较热心的,比如我现在就心中充满爱恨不得给所有人提供意见……),再不济也要找个一起申请的互相督促+修改文书。
另外,还是乐观一点。申请有事干的时候还好,一闲一点就会担惊受怕甚至有panic attack。申请后也不会消停,比如我之前一直把Albany当保底校来申来着。2月8号的时候刷gradcafe看到发出了一堆Albany offer我瞬间心灰意冷感觉这次申请又要挂了,不过因为我申请的是joint program,所以又给小秘发了封信问是不是 joint 的 offer 还没发,没想到真的收到了 DGS 的信说社会学系的审核已经过了,现在还没发正式 offer 是因为在等那个MA项目的审核。虚惊一场。当然啦,这段不过是正确的废话,因为你申请提交上去以后,再乐观/悲观对你的结果也没有任何影响……
最后,本人其实很懒,做事情经常就差最后一口气却做不到极致。比如这次的申请,托福我的单项分数差一点可以申UCLA但是我硬是没考(能不能申请上当然另当别论);同时主攻定性的我AW只有3.5,从3年前就说要重考但是拖到现在还是一直没动;另外我的选校策略也很有问题,申请了5所 PhD 除了前10就是30左右,中间留了一堆空挡,在DDL过后才发现其实有不少系也是蛮fit的;最后有人说去MAPSS或者CUHK的Mphil读个硕士再申请可能会更好,我也只是刚开始心动了一下然后就懒得考虑这个折腾自我的选项了。
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