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分析硕士就读体验
-
-
哥伦比亚大学应用分析专业(BA)在读
-
明尼苏达大学本科
-
管理信息系统+数学双专业
-
3.3/4.0 GRE 322 语言waive
-
Offer:UCLA、NYU、Columbia(decision)
-
There is no city like New York City
纽约的生活条件很好,吃喝玩乐应有尽有,除了贵以外没什么缺点;
交通很差,如果开车仿佛回到了北京,地铁是世界有名的差,但是可以让你体会人生百态,既有老鼠和流浪汉,也有悠扬的音乐;
纽约真的会改变一个人,你要么被改变并爱上他,要么坚持自己而讨厌他;
纽约的各种套路真的多,无论是跟中国人打交道还是跟美国人打交道;在纽约最珍贵的是时间,所以大家的交流目的性很强,一般都是直入主题,所以在纽约做一个有用的人比做一个好人更重要!
- 关于哥大,最特殊的常春藤
全校不到三万学生,仅1/3为本科生
哥大中国学生总计超过5000人,是全美第四大中国人聚集地(UIUC/USC/NYU/CU),但是由于哥大本科人最少,研究生显得更多,比例差距悬殊
哥大学费多年霸榜“全美学费最贵”排行榜
学生社团罕见的一家独大(不像大多数学校都有CUSA跟CSSA抗衡,哥大的学联处于一统江湖的地位,其他的中国社团基本上都依附于学联)
相比于加州分散的学校分布,纽约曼岛八校距离很近,颜值一个比一个能打,学习生活之余在路上随便转两圈都很养眼
大家追求的东西都不同,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所以在纽约,愿意为你花钱的人,不如愿意为你花时间的人
- 关于项目学习
SPS的课程设置实战性很强,授课老师大多数都是兼职,所以课堂上经常会分享他们真实工作中遇到的case,另外这是一个转型+双修的项目,结果就是两边都学的不深,所以需要靠自己去补足
AA课程设置分为tec core和biz core,4+5+3,选修课的范围也还算比较理想,既有比较tec的python,sql,machine learning,也有传统商科类的FINA,MKTG,ACCT等,还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课,比如negotiation knowledge mgmt.,leadership and teamwork 等
上课的时间大多数在周一至周四的晚上,周五周六的白天,这样的时间安排也是因为大多数老师平时都有全职工作;所以平时会有大把的时间留给自己来安排,如果说自我时间管理不是很好的同学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也会出现很多人天天打游戏啊,吃喝玩乐啊,当然也有人会用这些时间来自己上上网课,或者去考证(CFA)
b. 就读体验目前非常符合我的预期,我得到了几乎所有我想要的东西
c. 选择前多了解,选择后别后悔
2
19Fall申请季的感受
- 选学校还是选项目?
学校和项目只存在两种情况下的纠结,好学校的一般项目,和一般学校的好项目;如果是好学校的好项目的话就不用纠结去就完事了
首先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一个是master 是为了找工作,还是为了学习/转型;第二个是将来是希望留在美国还是回国发展
为了学习和转型:我会建议优先虑项目本身的质量,因为你的目的是以学习知识技能为主的,一个优质的项目更符合你的需求(相对于好学校的一般项目来说)
为了找工作:如果留美的话可以考虑一些美国机会多的地方,比如西雅图,德克萨斯等;如果回国发展的话学校在国内的title就更重要,所以我也选择申请了duke这种,在美国地理位置很一般但是名声较大的学校。
- 关于文书和推荐信
文书的修改是无止境的过程,中间经常会出现不想再改的情况,所有人都会有的,我不会给大家灌鸡汤说什么坚持就是胜利这种话,我的原则是:只要自己满意了,不后悔这份文书带来的申请结果,就可以把它交上去了;
推荐信要提前跟老师沟通,最好是能够约半个小时,带着自己的成绩单、简历,然后一定要准备一份你希望对方强调你的点(虽然不一定会用得上)交流过程中解释清楚自己将来想要做什么,为什么,希望对方提及你的什么点;
当然可能有的老师不愿意给你写,那你就要根据其他推荐信的情况来补足自己的profile;我比较幸运,两个教授和我的上司都愿意给我写,而且都是按照我给他们提供的大思路来写的,所以我的申请,至少在推荐信这一方面,是一个整体性比较强的展示,也没有浪费。
- 申请季的心态
申请季真的是很漫长,如果有同学赶着提前批交了(应该就是最近)那还相对好一点,正常12月中旬到一月底这段属于递交材料,二月份开始就逐渐会出面试/结果了,会一直持续到五月甚至是六月;
我真的非常幸运,UCLA 1.15截至,两周给我发了面试邀请,面试完(其实当场我就知道这个offer稳了嘻嘻)两周就给了我正式的offer,所以我二月中就有“保底校”了;其实我当时没概念UCLA这个项目很厉害,是录取了以后才做了比较细致地了解,才知道Anderson这个项目是真的好,很多人的女神校,可惜最后被我渣男了......
- 面试及拿到offer后的沟通
面试多刷CD面经,多练习,如果真被问蒙蔽了就实话实说,每个学校的culture不一样,不用刻意的为了迎合某个学校而给出违心的答案;
收到拒信可以尝试挣扎一下,不过大多数时候没用(主要是BA实在是太火了,每年申请人都爆增,然而faculty的数量没啥变化),也不建议去论坛上买refer,基本上没啥用,浪费几千块;
收到offer 如果不想交钱可以尝试拖延一下,一般来讲比较早的offer证明学校很想要你,相对可以商量;要是交完钱不想去,尽早跟学校沟通,也好尽早给别人挪位置,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学校都会keep profile,如果你不辞而鸽的话会影响到你们学校后续的申请
- Offer总结:
BG:3.3/4.0,GRE 322,TOEFL 115
录取:UCLA(BA) , NYU(Management & Systems), Columbia(AA), JHU(BA&RM)
拒绝:MIT(MSAn), Duke(MQM), USC(BA), Uchicago(MSAn), Columbia(BA)
整体来讲比较满意,我的申请策略就是go big or go home,很开心自己不需要家里蹲,比较了解项目的人应该也看出来了,我申请的都是tier 1&2 的学校/项目,目前最牛逼的项目我都申请了(MIT、CU、USC、UCLA、Duke、西北、卡耐基)给自己留的余地并不是很大
为什么放弃UCLA Anderson而选择哥大SPS?
几乎所有知道我做这个选择的人都觉得很奇怪
个人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加州非常tec,非常vc,是一个创新与科技的城市,这不是我未来期望的发展方向,反之纽约传统商业氛围更浓厚,而且纽约人更直白,生活节奏快,加州有点smurfing,比较Hollywood;
回国发展,名气上哥大完爆UCLA,虽然college wise Anderson很猛(CBS没有什么研究生项目);
哥大中国人多,背景非常diverse,什么样的大神都能够遇到,UCLA Anderson 比较小众,只有两个master,MBA+EMBA,中国人基数很少;
UCLA的毕业去向大多数是PM和DA,并不是我最理想的方向;整体上来说,UCLA什么都很好,但是不适合我罢了。
- 找Sample Case
第二个就是找sample case,对于我来说我有一个关系不错的学长,我们俩背景类似,都是更注重实战中学习,而不是纯理论学习的,都属于bg不咋地但是实习经历比较丰富,自己的想法相对明确,他现在在NYU,我也拿到了这个offer。
我觉得选择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去找和你情况类似的学长学姐,这些人更具有可参考性,那些天天晒大牛offer的,其实跟你也没什么关系。
- 招牌服务:Strategy Meeting
我暑假的时候做了一次strategy meeting,时间很长,把自己各方面的经历都一起梳理一遍,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和实习,之后的整体申请思路和文书都是按照这一次meeting的基调来设计的。
老生常谈话题:我为什么选择BA专业?
我的专业是MIS+MATH(管理信息系统+数学),很多人会觉得我是科班,是Business Analytics类项目非常匹配,但是,我当时大学选择这两个专业(2015年)还真的是巧合,那个时候BA还没有现在这么大热,刚好我感兴趣的两个方向,现在成了趋势。
说起本科学习的内容,我们学校比较特殊的一点是MIS是在商学院下面的,同时上课的重心并不太偏向coding,大概是商科2/3,coding1/3;数学专业我学着不是为了什么实际的目的,更多的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为主。
商学院的人整体上来讲比较“能(xia)说(bai)会(che)道",给一张ppt能跟你说10分钟的那种,但是很多商业模型会比较理想化,真正落地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
反过来说,理科出身的人逻辑思维严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但是在工作中往往缺乏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解释问题上更趋向于用较为理论的方式,对于很多没有很强理论基础的人来说非常难以理解,所以虽然解法高效但沟通低效。
而我因为学校项目特色的原因,能够将两者优点相结合,既能够理解商业的问题和需求,同时又可以以理科生的思维逻辑严谨的去给出解法,最后再用“老奶奶”都能听懂的话解释,不过后来(2017年左右)我才知道我学习的内容叫做Business Analytics,成为了一个专门的岗位类型,是一个很契合时代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岗。
5
你需要了解的Business Analytics知识
- Business Analytics的起源
先谈谈个人对于Business Analytics的理解,首先Business Analytics的起源不同于大多数学科,他是一个由职场中衍生出来的专业学科,因为美国这边用很多Agile,即一个小组中配备不同专业技能的人员做项目,于是就出现了沟通成本极高的问题。
技术人员无法很好地理解客户的商业需求,同时负责销售/市场的人员无法很好的向客户解释什么样的技术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因此催生出了Businesses Analyst,也就是商业分析师这一个岗位,用来充当组内的沟通桥梁,用以降低沟通成本,更快更好地完成项目。
因为就业市场有大量的岗位需求,但是又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所以各个学校才逐渐开设了Business Analytics类型的项目,最老牌的MSBA项目很早就有了,但是各大高校开设Business Analytics项目的热潮是从2014年之后才开始的,而我的母校UMN18年在本科开设了Business Analytics minor。
- Business Analytics项目”流派“之分:
因为就业市场的需求,Business Analytics项目自然而然就是两部分:商业和分析,也就产生了两个流派:
a. 以商业嗅觉为主,首先从商业角度考虑,去思考可能出现的问题,再通过数据分析的手段来解决和提升;
b. 以数据分析为主,直接通过相对brutal force的分析方式找到问题,再给出合理化的商业解释
大多数学校都是以A为主的,但是我个人(可能是受我们学校的影响)认为B为主的思路才是王道,我个人的概括是,B为主的人潜力大,A为主的人入行容易。
- Business Analytics跟其他专业的区别
个人认为将来BA会改变很多专业,尤其是传统的cs和stat,很多传统的cs项目都加入了越来越多的business component,像CMU的软件工程项目都加入了business 的成分/project。
Stat 追求寻找合理的模型去解释,而现在的数据量和模型越来越复杂,在很多更追求结果的领域stat的局限性会限制自己,在结果呈现上和解释性上实用性差。
DA/DS 相对来说更趋向于后台,在公司中更多的负责数据库结构优化,如何高效的存储和提取数据,如何设计算法来实现更自动化的分析。
而BA 则更多的负责和客户的接触(中前台),根据客户的需求去寻找相应的数据集,分析并给出结果。
6
选择学校考虑的因素
这部分可以等到出offer以后再想,不过在选学校和项目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以下几个主要的因素,比如我就没有申请那些虽然项目不错但是我肯定不去的学校。
我选择学校主要是考虑跟自己未来目标的契合度,长线来说我是要回国发展的,所以在选学校的时候最优先的就是学校在国内的reputation,所以像西北、WUSTL这种很不错的项目我没有考虑。
地理位置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我主要是本科的时候吃了亏,UMN是在村里,所以我申请的学校集中在一线城市,像加州(UCLA,UCS)纽约(NYU,CU)Boston(MIT)芝加哥(Uchi),其他的话只有Duke跟JHU相对来讲地理位置不太行。
地理位置代表了职业资源,我来哥大两个月,中国公司的校招基本上每周3+,我在UMN一个月有一场就算很好了。
所以,这个取决于你将来希望回国发展还是留美,你身边的校友资源和同学资源毕业以后的去向是否跟你自己的目标契合(可以找admission office要grad profile)。
-